1948年,,一個年僅16歲的孩子,,為實現(xiàn)報效祖國的夢想,只身一人從香港來到廣州讀書,。兩年后,,他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。1956年秋,,他又謝絕轉(zhuǎn)業(yè)干部的安排考入哈工大,,從此與焊接結(jié)下不解之緣,。
擇一事,、終一生。從我國水下焊接技術的奠基人之一,,到雙絲窄間隙埋弧焊技術的創(chuàng)始人,、焊接低成本自動化和機器人焊接應用的推動者,,再到大功率固體激光焊接技術的先導者……
他熱愛焊接事業(yè),一世勤勉,、四換賽道,,開創(chuàng)了數(shù)個“中國第一”,讓大國重器“密不透風”,,讓超級工程“天衣無縫”,,讓中國焊接技術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燦爛光芒。
他,,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尚楊,。
四換賽道 緊跟國家戰(zhàn)略調(diào)整科研方向
林尚楊曾戲稱自己的研究工作像“黑瞎子掰苞米”。在哈焊所工作的50余年里,,他始終緊跟國家戰(zhàn)略需求,,每十年更換一次研究方向,且在每個領域都成就斐然,,極大推動了我國焊接新材料,、新工藝、新裝備的創(chuàng)新與發(fā)展,。
20世紀60年代,,我國鋼鐵業(yè)進行第一次革命,林尚揚作為課題組組長,,帶隊進行高強鋼焊材的科技攻關,。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,幾乎無人上班,。為搶科研進度,,他就自己拔焊絲、焊試件,、開機床……擔心有人搗亂,,晚上加班都不敢開燈,一直摸黑偷偷干——有人說他“命都不要了搞科研”,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,他最終研究出五種高強鋼焊絲,滿足了大型壓力容器的焊接需求,,并被列入國家焊絲標準,,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。直至現(xiàn)在,,這些焊絲仍廣泛使用,。
20世紀70年代,根據(jù)國家開發(fā)海洋資源的需要,林尚揚轉(zhuǎn)到水下焊接領域,。為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,,他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,認真研究分析,,逐一尋求破解方法,。他還學習潛水技術,甚至不顧嚴寒破冰下水開展試驗,。歷時三年攻關,,林尚揚解決了三大技術難題,主持發(fā)明了我國第一套水下局部排水氣體保護焊技術及成套裝備,,推動我國乃至世界水下焊接技術取得巨大進步,,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(fā)明三等獎和機械部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1972年從事水下焊接技術研究(左二)
20世紀80年代,,為滿足我國大型電站鍋爐等重大裝備制造需要,,林尚揚再次肩挑重任轉(zhuǎn)換研究方向。他破解系列難題,,主持開發(fā)了雙絲窄間隙埋弧自動焊技術和全套裝備,,使我國窄間隙焊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截至目前,,已有350多臺設備應用于我國電站鍋爐,、核電、化工等行業(yè),,實現(xiàn)了進口替代,。該技術曾用于世界最大、最重的加氫反應器和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水壓機主工作缸的焊接,,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(fā)明三等獎和機械部科技進步一等獎,。
20世紀90年代初,林尚揚高瞻遠矚,,在國內(nèi)率先提出“焊接低成本自動化”概念,,創(chuàng)新性地把我國焊接自動化技術引向新階段。在此期間,,他主持完成了多項焊接自動化裝備及生產(chǎn)線項目,,推動了我國焊接機器人系統(tǒng)集成創(chuàng)新和焊接自動化的發(fā)展。
20世紀90年代末,,林尚揚在國內(nèi)組建了激光焊接研究室,,并帶領培養(yǎng)了一支優(yōu)秀的中青年科研團隊,率先掌握了激光焊及激光-電弧復合焊接成套技術及裝備,,主導制定了相關國際標準,,解決了海陸空多型號新型武器裝備,、時速600km磁浮高鐵、大型船舶,、核電站建造等一批大國重器關鍵部件的焊接難題并首次實現(xiàn)工業(yè)應用,,引領了我國激光及激光-電弧復合焊接技術的發(fā)展和進步,。
因在焊接領域的突出貢獻,,除了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“技術成就獎”、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等系列榮譽稱號外,,林尚揚還是中國唯一一位被國際焊接學會授予巴頓獎(終身成就獎)的焊接專家,,也因此,被業(yè)內(nèi)尊稱為我國焊接領域的“大先生”,。
一世勤勉 胸懷“國之大者”揮灑余熱
林尚揚退休后依然奮戰(zhàn)在科研一線,,并積極為年輕人創(chuàng)造施展才能的空間,引導并激勵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奮勇前行,。2010年,,他倡導在哈焊所設立科技創(chuàng)新獎,并捐獻了國際焊接學會終身成就獎的獎金,、集團和哈焊所的獎勵以及個人部分積蓄,,作為獎勵基金,激勵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基礎研究,、技術創(chuàng)新,。
他始終關心集團發(fā)展。2021年在集團冠名“中國”時,,林尚揚書面提出意見建議,,表達高興與祝賀,指出“國家升格機械院,,目的就是要增強解決我國制造業(yè)大發(fā)展中面臨的諸多核心,、關鍵、復雜問題的能力,?!蓖瑫r對集團推進“能力”建設、發(fā)揮公益類科技央企價值,、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真知灼見,。
作為科技工作者,他貢獻卓著,、成果頗豐,;作為學者導師,他教書育人,、誨人不倦,。
他治學嚴謹,,兢兢業(yè)業(yè),對待學生,,總是那么和藹可親,、耐心細致,手把手地教學生查資料,、找選題,、寫論文,哪怕八十多歲時,,還經(jīng)常修改碩博論文,、技術報告到凌晨,有的論文甚至反復修改達11遍,,并細致到了每一個標點符號,。他一直都秉承著“求異思維”的學術風格,一再叮囑學生,,要敢于質(zhì)疑,、敢于否定,不要只習慣于沿著別人思路去思考問題,,引導學生以開拓創(chuàng)新的精神對待科研工作,。
他勤學善思,與時俱進,,多次為青年科技工作者作專題報告,,交流分享自己的科研經(jīng)歷和創(chuàng)新心得,并真誠推薦自己最新讀到的好書好文,。他常說,,“科技創(chuàng)新的關鍵在于新穎性、先進性和實用性,,應用創(chuàng)新要在重要工程項目中解決關鍵焊接技術問題,,重在難點和創(chuàng)新點?!?他鼓勵年輕人勇敢承擔工程項目,,并悉心提出意見建議,推動青年科技工作者積極走上前臺,、展現(xiàn)自我,。
他淡泊名利、為人謙遜,,生活中關心同事,、愛護學生,深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,,被親切地稱為“林師傅”,。2018年他主動響應中央要求,、申請退休。日常私事從不用公車,,同事們經(jīng)??匆娝屠习閿D公交車。他多次謝絕哈爾濱老科協(xié)等單位的頒獎和采訪要求,,希望宣傳獎勵其他有能力的年輕人,;對于所有前來請教的人員,他都毫無保留,、傾囊相授,;為表達對年輕科技人員的尊重,,縱然是90歲的耄耋高齡,,他也堅持在兩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全程站著授課。
一生攻堅克難扎根焊接里,,一世勤勉肩擔重任為國忙,。林尚揚院士一生潛心科研、矢志不渝,、淡泊名利,,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“愛國、敬業(yè),、誠信,、友善”的價值觀和“三嚴、三敢,、三求”的科學精神,。
林尚揚院士雖然與我們永別了,但他的名字,,將永遠在中國焊接領域熠熠生輝,,為后來人照亮追尋光的方向;他的精神,,也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創(chuàng)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,、勇攀高峰。
版權所有: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:05080424號
京公網(wǎng)安備:11010802040622號
技術支持:北京信諾誠